陕西汉中那些“濒临灭绝”的十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11-18来源 : 互联网


1、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习称桄桄,后改名为“汉调桄桄”。又称汉中梆子戏,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吸收当地口语,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元代至今已有四五**的发展历程,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它经艺人**,不仅唱腔有鲜明的乡土特色,表演和伴奏*具风格,将秦巴汉水之风韵,川鄂戏剧婉转、柔和、纯朴,西北戏剧之高亢、坚毅、激越之气派融为一体,为全国*有的剧种。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该剧种历史悠久,其剧目繁多,内涵精深,为陕南、川北、陇东、安康等地群众所喜闻乐见。汉调桄桄属梆子腔体系,是陕南一枝*秀的奇葩。

2、陕南民歌(镇巴民歌)

镇巴虽地处巴山腹地,文化积淀深厚,民风古朴豁达,自古即多自娱自乐民间艺术活动,尤其甚者,是民歌之风,盛行全县。无论男女老少,开口都能歌。镇巴民歌题材非常丰富,歌曲种类很多,包含了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又称茅山歌、姐儿歌等),小调,风俗歌曲(嫁歌、孝歌等),祭事性歌曲,曲艺(渔鼓、花鼓、青水曲子)等。田间地头、山林沟壑,或放牛、或砍樵,一声山歌,忧愁尽忘;深山寮棚,保秋守哨,点燃篝*,倚着猎枪,一声山歌,孤*尽消;插秧蓐草,晒谷扬场,一排排、一对对,你挑我应,歌声搅着笑声,山也陶陶,人也陶陶;隆冬时节,围坐*塘,夫唱妇和,*洋洋,人洋洋,其乐无穷。亦有忙时务农,闲时以歌为业的民间艺人,相邻有红白喜事,应邀而往,唱和应答,代主人持事;守灵吊唁,围鼓孝歌,代主人致哀。这些艺人腹内山歌、小调、嫁歌、孝歌、花鼓、渔鼓等成本成章。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