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就像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他们没有深厚的背景,或者太多的资源,甚至有很多人没有洋气十足的学历,但他们有对行业*立的思考和判断,有过往的经验。当然,这个板块不是要写创业者的苦难故事,不是要讲成功学,也不是剖析创业者的个人心路历程,这个栏目要记录的是这些创业者的成长经历,或者是在**、疑问、犯错、重建中的事实和因果…
秦涛,人称涛哥。87年生。自称农村来的“伪重庆人”,因为家乡离重庆市要50公里。他的“中华万年历”项目正式启动于2011年。当时一位天使二话没说,直接给5名应届毕业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涛哥也跟随天使来到南京。
“目前,中华万年历*得*还不如大学时多”。2008~2009年,武汉大学在读期间,秦涛组织20多位同学帮国外企业做软件外包,算是*早一批接触安卓的***。当时*得全是美金,*大一笔单子能*几万美金。“很爽”!秦涛当时还挺满足。
中华万年历是一款日历类APP,上线两年多,尽管没*到多少*,但相当有人气。目前有6000多万用户,月活跃2000~3000万,曾是艾瑞报告第三方应用中的***10,仅次于墨迹天气和豌豆荚。
“墨迹现在有1亿用户,人家陌陌估值也得几个亿美金。我们就是土鳖团队,不值*。我们属于慢性子团队”。涛哥爽朗一笑,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又开始自我嘲讽。
图:秦涛(中)跟**员工在青海留影
墨迹曾为劲敌,一年时间弯道超车
涛哥远离北上广,偏**京。2011年做中华万年历时,同质类产品“365日历”已经上线3年,用户规模占据**优势,并且拿到几**美金融资。很多人断定中华万年历没戏。“让外界摸不清、猜不透”,这正是涛哥想要的效果。其实,涛哥的野心远不止一款日历这么简单。
“我们从未把365日历作为超越对象”。365日历更像美国的Calendar或苹果日历。但中华万年历更强调中国传统的黄历、周公解梦等本土特色。
后来涛哥推出天气模块。尽管新增用户数由原来的8000上升至3万。但不得不承认,成立2年的墨迹天气**属于劲敌。
没想到,落后3年的中华万年历,先对365日历来了个“弯道超车”。上线一月用户做到近100万,9个月后冲到1000万。之后,用户规模超过365日历。这时他们获得DCM数**美元融资。2013年初,中华万年历达到5000万用户,当前有7000万,今年有望破亿。
主攻“记事本”,跟Evernote抢中国市场
日历只是入口。用户突破5000万大关之后,他们的产品开发重点由“看日历”转移到“记事本”功能。“以前只是为‘看日历’而设计产品,后来为‘记事’”。近期刚上线的安卓版中华万年历,除保持原有的星座、闹钟等实用小工具外,又强化记事、活动、提醒、相机、录音等5项功能。往大方向说,他们做的是个人云存储业务,所有记事、录音、视频等数据能同步到云端。其实是将GoogleCalendar和Evernote两款产品整合在一起。把记事、活动、提醒、录音等内容,按照时间串在一起。让用户每天要做、已做的事情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