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都是老广到境外旅游的高峰期。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国外旅游期间,游客因为使用***个人信息被泄露,回国后被盗刷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家旅行社出境游**认为,盗刷***的现象以前多出现在东南亚旅游过程中,现在前往欧洲等地旅游也有该风险。他们建议,应该开通***短信通知业务,百元左右小额消费尽量选择现金交易。
韦***近刚去过欧洲旅游,在出发前,她考虑到国外使用***可能会更方便,也不用担心随身带着现金有被盗的危险,便办了一张***,但因为时间匆忙,没有办理短信通知业务。
在欧洲旅游期间,韦**玩得十分开心,途中购物、就餐都用这张***支付费用。回国后,韦**上网查询这一趟行程的花费。但让她不解的是,卡上竟然有两笔分别为300欧元和500多欧元的消费记录,韦**十分困惑,她回忆了自己的旅游全过程,并没有这两笔费用的消费过程。
诡异的是,在查询交易记录后的第二天,韦**又发现有一个境外扣费的记录。她这才明白,自己的***在境外被盗刷了,便立即拨打了卡后面的**服务电话,并冻结这张***,后来经过交涉,不属于她消费的三单交易都被取消了。
另外有一位市民反映,他去年3月曾去泰国旅游,在曼谷一家免税店使用过***,但在回国3个多月后,他在办公室看到短信提醒,在短短3分钟内,***在境外被盗刷三次,*小一次金额为1欧元,*大一笔为190英镑。他随后上网查询,发现分别为爱尔兰的过路费和英国电信的账单费用,幸运的是,三笔消费均未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