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的苏州人,信奉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吃什么,都要找到原产地。恨不得就守着长江太湖,眼睁睁看着刚刚捕上来的鱼儿下锅煮熟,*后吃上一口*新鲜的味道,才是*圆满的。
养了一个冬天的螺蛳,肉质肥美、土腥气小,也不会一口吸进满嘴的小螺蛳。因此,清明前的螺蛳是一年里*鲜*美的时候。
以前,苏州人吃螺蛳,经常是在湖边捞来的。“家门口的小河,伸手往河提上摸一把,就是一手的螺蛳,一会就能捞到一脸盆。”小时候住在葑门的沈老伯,说起以前捞螺蛳的模样,忍不住沉浸在对这一份美味的美好回忆里。
如今,要在市区的河浜里捞螺蛳,早就不可能了。平常的日子,想吃螺蛳,只能在菜场里买。一个个大大的盆子里,螺蛳堆的像小山一样高,价格也不贵,按照大小分成数个等级,*大*肥美的7块*一斤,个头小点的4块*一斤。
买个一斤足够炒出满满一盘,*好当场让商贩帮忙剪掉**,回家养个半天,让螺蛳把肚子里的脏东西都吐了,就到了可以下锅的时候。苏州人炒螺蛳,喜欢酱爆。口味也会稍清淡些,因为与其说螺蛳是道菜,不如说是一种可以“空口头”吃的小零食,咸了空口吃不下。
太湖的螺蛳,因为生长在活水中,泥沙少,螺身发青,所以被叫做清水螺蛳。无论酱爆,还是辣炒,都是顶好的下酒菜。有时还能邂逅,一些身穿皮衣,手推竹竿,拖着浮箱的农民行走在太湖水里“耥”螺蛳。
不过去太湖,吃螺蛳不过是个点缀,主菜一定是踏青。微风拂面,伴着湖光和美食,在湖边走走,放放风筝,这样的日子,真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