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小子卖文具,敢赚深圳一个亿

2016-11-06来源 : 互联网

他是一个文盲,可他却懂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选准一条创业之路,利用别人的智慧为自己**,文盲照样也能成为亿万**!

**可以不问出处,但生活却常常以成败来论**。10年化蛹成蝶,邱文钦这个建筑工地的上小木匠,却构筑出了中国*大的文具连锁**--都都文具。他**般的创业故事,足可以使他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打工**!

现今,邱文钦的33家文具连锁店和一家文具分公司已开遍了深圳、北京,他的身家早已过亿。这个目不识丁、靠打工起家的“潮州大佬”,是怎样靠卖这种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而登上了梦想的“珠穆朗玛峰”呢?

童年不幸,他落得目不识丁

邱文钦的童年是不幸的。1970年,邱文钦出生在广东陆丰县碣石镇一个偏僻的农家。在他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8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人间,从此他成了孤儿。没有人照顾他,他与大他2岁的哥哥相依为命。那会儿,别说上学,就连一日三餐填饱肚子都成问题。命运逼得小兄弟俩只得放下书包,扛着锄头赤脚下地种田。每日在农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了太阳底下*可怜的人。那时,他们不仅每日自己做饭、洗衣,计划着花家中的每一分*,而且每每劳累了**后,回到家也没有个人嘘寒问暖。小兄弟俩想起记忆中有父母关爱的幸福日子,常常变得泪水涟涟……那时,每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背上书包上学时,邱文钦就会忍不住投去羡慕的目光,他在心中一千遍地想,等以后自己有了*,一定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堂。但这个童年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后来成了珍藏在他心中的一个*神圣的记忆。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1985年。15岁的邱文钦和哥哥在姑妈的安排下,拜当地的一个木匠为师学做木工。每天跟师傅学拉锯子、推刨子。为了能尽快学到真手艺,兄弟俩还想方设法去讨师傅欢心,不仅免费给师傅打工,还包揽了师傅家所有的粗重家务和田地里的农活。就这样,从早到晚,兄弟俩在高强度的劳动和学习中熬过了3年光景。这3年里,邱文钦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终于师满出徒,学得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当时,按照他们学得的手艺,在当地混口饭吃应该不成什么问题,两兄弟从此完全可以脱离那种忍饥挨饿、靠人施舍过活的苦日子。1988年,刚刚兴起的打工潮几乎席卷了中国所有的内地城市,许多热血青年纷纷离乡去陌生的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兄弟俩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憧憬。

后来,兄弟俩一合计,决定一起外出打工。邱文钦想:与其靠手艺在家中仅仅混一口饭吃,终究难有大出息,不如出门闯一闯,说不定就闯出一番天地来了。再说自己有一技傍身,走到哪里都不至于被饿死。1988年年底,兄弟俩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借到了240元*,兄弟俩坐上了开往深圳的汽车。

当时的深圳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连一条像样的公路也没有,但所到之处都是机器轰鸣之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看到这一切,邱文钦身上的血顿时热了。他庆幸自己赶上了创业的好时候!

然而,深圳也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好找工,兄弟俩在街头浪迹多日,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搞装修的老乡。老乡看他兄弟两人忠厚老实又能吃苦,就收留他们在工地做工。

兄弟俩在深圳总算有了落脚之地,自然对收留他们的老乡感恩不尽,只知道拼命地干活。在老板手下,每天他俩活干得*多也干得*好,不管刮风下雨,工地远近,都随叫随到,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第1个月,兄弟俩各领到了330元工资,除去90元的生活费,还有240元*。兄弟俩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挣这么多*,晚上住在四壁透风的工地上,邱文钦把揣在怀中的*拿出来摸了又摸,辛酸和欣慰、感慨与激动交织着一股脑地涌上心头,使他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想着深圳的*这么好挣,邱文钦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深圳混出个模样来!

在老乡的工地上做了1年多的小杂工,到了1989年年底,兄弟俩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攒到了4000多元*。邱文钦心想:自己老是一味地给别人打小工,可能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兄弟俩决定跳出来单干。他们在黄贝岭租了间每月200元房租的铁皮房,印刷了些承揽家庭装修业务的小卡片,四处派发,上门揽一些零碎的木工活。由于没有本*,他们只好从别的包工头手中再转包下工程中所需的木工活,这样一来,他们既不承担什么风险,也能从中*一份比以前给别人打工多几倍的*!

由于兄弟俩的木工手艺好,加之做事又认真负责。由此在装修这个行当中,兄弟俩口碑好、人缘好,许多对他们业务十分满意的装修住户,又把他们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于是兄弟俩的生意越做越好,到了1990年,手中有了一定积蓄的兄弟俩已经可以自己扯一干人马独立承揽整个家庭装修工程了。

商海里捞出一根“金稻草”

邱文钦一边承揽着自己的装修工程,一边在四处寻找别的**门路。1991年冬天,机遇终于光顾了诚实肯干的他。

这一年,邱文钦一个在深圳市东园路开名片印刷店的老乡因生意不景气,欲将名片店转让出去,转承费只要三四千元。经过一番市场调查,邱文钦大胆地将这个名片店接手承包了下来,和店子一起接过来的还有原来店里的2名员工。

这是一间只有7平方米的小店,一台破旧的手摇名片印刷机就是店里全部的生产设备,但邱文钦却是兴奋异常,因为这是一间属于他自己的店子,第一次做老板的他被创业的激情撩得激动难抑……

店子所处位置不错,然而生意却不景气,邱文钦认为主要是员工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性造成的。于是他马上制订一种激励制度:规定员工每联系印刷一盒名片,就在原有工资的基础上提成10%。此举一出,2名员工也一改以前那种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每天想方设法为店里联系业务、招揽生意,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不久,邱文钦名片店的生意做活了。

但由于名片店里机器设备老化,每天无论邱文钦怎么紧张,*多也只能印制二三十盒名片,除去成本、房租和员工开支外,也就所剩无几了。他想更换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但他一打听,更换一台新的名片印刷机器,差不多要上万元,而邱文钦一下子又拿不出这么大一笔*,这使他又犯了愁。

一次,一位文具店的业务员来给他推销名片纸,随身的挎包里还插着一大包钢笔、圆珠笔及其它文具。邱文钦看到这些东西眼前不禁一亮,他想:自己可以一边印名片,一边卖文具,这样两不相误,并且在名片店里卖文具也挺配套的。说干就干,他利用自己精湛的木工手艺,在名片店的内墙一侧,做了个精致的文具售货架,再装上透明玻璃,一个漂亮的售货架立马就成了。开始的时候,邱文钦只是在这名业务员手中购进一些文具,零星搭配着卖,谁知到月终一结账,他竟然发觉,自己零零碎碎卖文具*的*,已经超过了每日辛辛苦苦做名片*的*!

邱文钦不禁惊呆了!他马上意识到文具这个小行当里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但是让一个文盲去卖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文具用品,能行吗?邱文钦开始心里也直打鼓,可他后来转念一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自己认准了,就一定义无返顾地走下去。再说自己虽说没有文化,但可以请一些高智商的人来给自己出谋划策,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信是可以克服自身缺陷的。如此一想,邱文钦的信心就更大了。

1991年正是深圳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各样的公司、写字楼一家接一家地开。文化办公用品的需求量很大,文具市场前景广阔。经过这一番仔细调查,更坚定了邱文钦挑战自我的决心。

1992年初,他将手中仅有7000元*全部拿出来,用来批发一些新潮、适用的文具用品。此时,制作名片已退至副业,卖文具一跃成了主业。不到1个月,邱文钦所进的文具被销售一空,*的*也是以前的好几倍,邱文钦暗暗庆幸自己选准了路子。于是,他开始周而复始地进货、销货,慢慢地熟悉了文具这个行业,店里的货也越进越齐全了。到了第4个月,手中已有了2万多元存款的邱文钦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他又将名片店隔壁的一间10多个平方米的发廊转租了下来,自己装修一新后,成了一间文化用品专卖店。

天下原本没有路,在荆棘丛生的地上践踏的次数多了,脚下就有了一条路。在商海里反复筛淘,邱文钦终于找到了一根足可以让他发家致富、安身立命的“金稻草”。

又经过1年多的磨练,邱文钦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资金积累逐渐增多,进货渠道也越来越广,并取得了韩国、日本等七、八家国外文化用品公司的代理权。加之他有深圳大企业做稳定的用户。自然而然,他的业务量飞速上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人为我用,敢*深圳一个亿

“不管大步小步,都要领先一步”。这是邱文钦的经商之道。1990年,深圳超市经营*先由香港百佳引入。“超市”的自选特点给了消费者较多的自由选购空间,从而使顾客盈门。而当时在中国还没有一家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有名气的国际连锁店。

当时我国文具行业也正面临着大好商机:其一,当时从百货零售领域剥离出来自成一体的文具行业已成为一热门的产业;其二,特许经营加盟连锁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其三,随着国内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发展,必然令文具市场呈现出旺盛的消费势头,整个文具行业将进入一个稳步发展充满机遇的朝阳时期。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邱文钦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商机。1993年,邱文钦开了自己第二家文具分店。到了1994年,一年之间,他又一口气开了4家连锁分店。1995年,他注册成立“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从1993年到1995年3年间,“都都文具”的超市连锁经营方式给这个行业吹来了一股新风,极大地搅动了这个市场,“都都”专业文具小超市在深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在创连锁店的过程中,邱文钦始终从服务、质量和市场的每个环节做起,并在管理上不断上档次、实施管理创新。他的理念是:现在做生意,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第一需求。以前的文具店过去是在百货公司的柜台里等客上门,而不主动送货上门,提供服务。而“都都”文具不但在经营中为顾客提供主动的服务,邱文钦还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严把进货质量关,经营的货品必须是正规产品、正规品牌,从不允许假冒伪劣产品在本公司出售。靠着消费者良好的口碑逐渐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邱文钦还在价格合理化、品种齐全化作文章,做到所有连锁店价格统一,明码标价;顾客只要走进“都都”文具店,就没有买不到的文具来作为要求自己的标准。作为全市文化用品行业*早送货上门的公司,为了在竞争中取胜,送货曾送到深圳宝安、布吉等较偏远地区。靠取信于顾客的信誉和质优价廉的实惠,一步步打开了深圳市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都都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后,只有25岁的邱文钦为了使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开始在管理上下功夫,并制定出一套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开好中国第一文具连锁店”,是“都都”的经营目标。而人才又是一个企业的灵魂。邱文钦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懂得利用别人的文化为自己**。在公司成立之初,邱文钦就开始聘用总经理,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从而杜绝了“家族式企业”中的种种矛盾。此举在当时的深圳民营企业中还是很少见的。在用人机制上他也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策略,哪怕是家乡的亲戚求职,如果没有能力,也只能做清洁工。如今,公司员工结构中,不乏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同时,为适应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2000年初,“都都”文具与黑龙江财贸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专门开设“都都班”,邱文钦这个没上过1天学的乡下穷崽子,却受聘兼任该校名誉校长。今年初,“都都”又与分布在全国的另外3所商业学校签订了人才共同培养协议,开设“都都班”,为“都都”培养后备人才,为“都都”全国拓展计划做好人才储备。

到今天为止,“都都”文具已在深圳开了33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了1家分公司,员工已发展到600多人。销售产品从价值几角*的铅笔头、橡皮擦,大到价值数10万元的投影屏幕、投影机及整套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的总资产已过亿元!

今天,说出来也许很多人不敢相信,拥有亿万资产的邱文钦,除了自己为提高工作效率配备的一辆国产别克轿车外,在深圳连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没有,一直到现在仍是与员工一起住在租的员工宿舍里。每天晚上老板和员工的呼吸甚至都可以连成一片,凝聚成一种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对此,邱文钦十分诚恳地说:“一个真正关心自身发展的企业,首先要从关心员工开始,企业只有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同一化,才能真正获得员工的认同与追随。‘都都’文具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它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社会的,是员工大家的。我买房也要等到能够使全体员工都能在深圳住上新房,等到‘都都’建起自己的‘都都大厦’!”

做这一切,邱文钦并非自我标榜。早在1995年,企业刚刚起步的时候,邱文钦就捐款24000元帮助家乡人安装上了电灯。想起当年父老乡亲为自己筹集240元路费,送兄弟俩上路的情景,邱文钦心中就涌动着一种无言的感激。昔日的滴水之恩,今天当以涌泉相报!1995年教师节,邱文钦资助举办了“都都庆祝教师节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没有上过学的邱文钦对教师充满了崇敬与热爱。1995年国庆前,“都都”又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有奖知识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当代青年人爱国之心。1995年,邱文钦又投资80万元,在陆丰老家修筑了一条公路,为家乡父老造福。

一个文化办公用品企业不能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都都”在起步之初,就全面实施导入“CI”管理理念,连锁店开到哪里,“都都”店面招牌的主黄色调就刷到哪里,这同时也是一个良好的户外形式广告。不仅如此,每天早晨“都都”员工都要上早课,“都都”早课必读里有一条“讲礼貌、讲道德、讲业绩、讲正气”。对于此邱文钦说:“正规的教育我接受得非常少,但我努力、勤力、求知,我把品德看得很重要。对于企业,对于员工也是如此,所以要求员工要讲正气。”

从邱文钦的系列行动不难看出,他早就把自己从一个原来仅仅是自我发展的生存意识而进入到“服务社会”崇高社会意识。邱文钦目前是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委员,发展企业的同时,邱文钦也积极参政议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向政府提出了很多良好建议。

10年风雨创业路,邱文钦在文具这个不起眼的小行当里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业绩。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小木匠,一跃成为名震中国的文具连锁大王,这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一个创业**。他成功的背后,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都是从大学学堂里培养出来的,有不少是在社会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的文化有多低,只有他敢于挑战自我,照样可以获取成功!


标签: 故事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