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松花江南岸,矗立着被誉为东方**城的佳木斯市。在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里,东西南北地散落着几家以“马大哈”命名的抻面馆,格外引人注目。抻面连锁店铺的总经理蔡银山曾是位普普通通的下岗职工,至今他的头上没有任何一顶光环。然而,他却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令同行们羡慕,让全社会都刮目相看的创业之路!
笔者与他相识纯属偶然。“你们当记者的不要光写那些当**的、有*的大**,可不可以写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你要是想写,我现在就给你介绍马大哈抻面馆的老蔡。”一位朋友如是说。于是在这位朋友的介绍下,当晚7点多钟笔者就坐上蔡经理的小面包车,从紧挨着松花江的沿江早市马大哈抻面总店开始,西经煤机厂区分店、西门分店、蔬菜大厅分店、桥南分店、水源山分店到佳东分店,转了一圈。虽然走马观花似的粗浅观察,却让笔者有三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这些小店从晚上7点到11点期间尽管不是饭口,但顾客络绎不绝,还大都挂上了24小时营业的牌子。二是没想到8家连锁抻面店铺竟然覆盖了城区的东南西北,几乎占领了市区牛肉面市场份额的60%-70%。三是没想到这些小店的年利润都在10-30万之间。
第二天笔者带着浓厚的兴趣采访了蔡银山不平凡的创业经历。
小小抻面学问大
想说爱你不容易
1958年7月15日出生于佳木斯市普通工人家庭的蔡银山,姊妹8个,他排行老六。从小勤奋好学的他,念中学时成绩一直名列班级**。然而1978年参加高考时却因仅差7分而落榜。因家境贫寒同年考入佳木斯市机械冶金工业局技工学校热处理专业学习。1980年10月毕业之后分配到黑龙江锻压机床厂,当上了一名技术工人。这一干就是六年。由于勤奋好学,善于创新,他多次当上全厂铣工状元和技术**能手。其中,由他**研制的生产胎具,效率提高10倍以上,被评为市机械局技术**成果奖。这本是让他高兴的事。可是局里的2000元奖金发到他的手里时,经过层层截留,仅剩20元了。奖金不仅没有起到鼓励先进的作用,反而让他**失望!曾经让他那么热爱和依赖,充满着青春理想的地方,一夜之间便成了泡影!第二年工厂开始大批裁减工人,蔡银山毫不留恋地办了停薪留职,决心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1988年他东凑西借4500元,雄心勃勃地在西门开了一家兰州抻面馆。可是不到三个月就关门倒闭了,给了他迎头一棒!“后来我才知道,小小抻面学问大着呢!可我当时在一位兰州抻面师傅那里学了七天就匆匆忙忙开了店。做出来的拉面,吃了一回就不会有第二个人吃了。不黄才怪呢!”蔡银山对创业路上的**次失败至今还记忆犹新。可是4500元的“学费代价”,在当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那时一个人的月工资也不过30元左右。况且,下岗的妻子还在抚养孩子。从此他陷入了*艰难的人生低谷之中。为了挣*挖土、蹬倒骑驴等各种力工,卖菜卖鱼卖肉什么累活脏活苦活都干。“那时我还扛过死尸呢!挣*多呀,扛一次少了六七十元,多了七八十元,赶上好几个月工资了。”这是蔡银山记忆深处不可磨灭的回忆。
当然他的打工*选还是干面案活儿,这样一边打工挣*,一边还可以学到面活手艺。他先是在姓张的兰州抻面师傅那里学到了兰州抻面的手艺。之后又拜师姓王的山东抻面师傅。“干上了之后才发现,抻面可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里边的学问多着呢,面粉的品质、各种参数以及抻面的手劲,都会影响抻面的质量,丝毫马虎不得。”这一时期的勤学苦练,常常使蔡银山的手腕、胳膊都练肿了,全身酸痛难忍,吃饭时连碗都拿不住。但他以坚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向成功迈进,他的面案绝活儿几乎达到炉*纯青的地步。
有志者事竟成。1992年5月,蔡银山在早市一条街终于又推出了自己的兰州抻面大排档。开业不久的**,当时的市委书记等**在检查工作时,被蔡银山的抻面表演给深深吸引住了。众人围观,他不慌不忙,取一块面置于手中,拍、揉、按、压、提、甩、扭、拉,上下翻飞,或腾空于九天,或潜游于地下,如巨蛇狂舞,似巨龙行天,须臾间,雪白的瀑布般的面丝展现在众人面前,如剥茧抽丝,万千丝条出于手中,根根洁白,条条晶莹,细如粉丝,几可透明。嚯!——这岂是功夫,简直就是艺术,是一部交响乐;市委书记等**对他的手艺赞叹不已。并当场决定让他到客流更多的夜市一条街去经营,以便在三江国际旅游节期间给更多的国内外客商表演。
从此,蔡银山如鱼得水,还打起了“夜游神抻面”的牌子。每当夜幕降临,蔡银山的抻面绝活好像是杂技表演,又仿佛是舞蹈演员在挥舞着彩带,格外引人注目,常常引来无数人观看。在整个夜市一条街里,他的绝活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不到四年,蔡银山“抻面大师”的名声,不仅传遍了大街小巷,也让他足足创造了30多万元的财富。
“喜新厌旧”换项目,百万资金“打水漂”。如果继续经营和钻研抻面,他在创业路上会更早地拥抱成功的果实。可是他嫌抻面抻来的*太慢,太辛苦。于是在妹妹的再三劝说下,兄妹三人凑了一百万元,于1996年4月,去山东威海开办了鑫源大酒点。俗话说“隔行隔如山”。经营大型酒店跟经营抻面相比,对于蔡银山不能不说是全新的天地。由于经验不足,管理不善,不到三年就造成经营性亏损整整98万元。他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30多万元本*也“打水漂了”。1998年11月,他伤心地离开威海,回到佳木斯之后,大病一场,一蹶不振。
重操旧业苦钻研
抻出财源滚滚来
经过整整半年的休养生息,重新振作起来的蔡银山,决定重操旧业,东山再起。在两次失败中得到深刻启示的蔡银山对记者说:“如果**次失败让我懂得了创业不能但凭热情,必须具备起码的技术手艺等创业条件的话,那么第二次失败让我明白了创业不能随便改项目,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能想着‘天上掉馅饼,’挣*也得走正路,要勤劳致富。”于是1999年4月,他从老同学那里借来6000元,在近江街早市兑了一间50多平方米的小店,开了“马大哈抻面馆。”重操旧业之后,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抻面事业上来,将兰州抻面和山东抻面,这一中国两大抻面流派的各自特色融为一体,经过创新,形成东北地域特色的独特风味儿,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抻面的制作标准和工艺配方。其特点是筋道有劲,味道美不可言,吃了一次便成“回头客”,特受欢迎。“吃包子看馅,吃面看汤”。抻面的味感很大程度上是由汤决定的。为了研制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配方,他反复调整各种调料的的比例,调试、品尝、再调试,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小店的厨房、家里的厨房都成了试验室。还加入20多种中草药,不断改进汤的配料,使普通的抻面具有了活血驱寒、补钙、预防感冒等功能,成为高营养价值食品。他先后研制出牛肉面、煲仔面、煲仔牛肉面及煲仔麻辣面等四个系列数十个品种的独特配方,初步形成了蔡记马大哈抻面体系。
“诚信待客,保证质量,薄利多销,把*大的实惠让给消费者”,是他经营管理的**宗旨。尽管调料配方成本较高,加上他的抻面每碗都另加了鸡蛋,每碗的利润仅在3角-4角之间,但是小碗3元,大碗4元的*低零售价格始终不变。“因为牛肉面的价格就是市民心目中*重要的民生价格。我要是每碗挣一元的话,顶多挣一个月、两个月就挣到头了;要是每碗挣3角、4角,就能挣一辈子!”蔡银山对市场经济和诚信理念的感悟,可谓“入木三分”。经济实惠又方便快捷,小小抻面馆很快就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出租车司机、小商贩、打工者、学生等,成为顾客中的主力军。当人们到这里品味尝鲜,小憩片刻,会感到无比的惬意。由于店太小,装不下多少人,很多顾客就在店外面“解决”。一到饭口,饭店门外的马路牙子上常常站满了端着抻面碗的顾客。这样还排不上号的就骂骂咧咧地说着“再加几把凳子不就成了吗!”之后不情愿地离去。
“说心里话,刚开业时借的六千元,兑店用了三千,剩下三千仅够一个季度的房租,风险也挺大的。可是没想到开业头一个月就挣了三千,一个季度下来挣了一万。往后每个月都能挣5至6千。干了不到两年,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花16万买下了6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蔡银山喜形于色,充满了自豪。关爱员工,亲如一家。员工除了6百元的基本工资外,又增加了一百元的满勤奖,从不拖欠员工的工资。除了包吃包住外,逢年过节都发给米面等年货,让员工感觉像给家里干活。
连锁经营上规模
做大做强拓市场
从第二次失败中重振雄风的蔡银山,由于把抻面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做,不仅抻面的面点技术手艺和汤料配方进入了全面创新换代,而且经营管理也上了档次。抻面、小菜、啤酒,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花上七八块*便能饱餐一顿,所以,**24小时营业,仍是顾客盈门。而那些抢不到座位的顾客,吃不上抻面而骂骂咧咧离去的情形再一次启发了蔡银山,使他萌发了开连锁店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想法。
2001年4月,在他的扶持下,他的弟弟蔡铁山经营的“蔡记马大哈抻面馆**分店”,在西门开业。这家130多平方米的抻面馆,很快就*了起来,开业当年就赢利15万元。现已用赢利的42万,把门市房变成了自己的不动产。随后,2002年11月他的妹妹蔡淑华在水源山附近又开了第二分店。之后,他的哥哥蔡金山开的分店等8个由他的亲属和徒弟经营的分店纷纷开业。如今连锁分店已开到了汤原、鸡西、牡丹江、哈尔滨等地。他常对分店的经营者提醒:“牛肉面可以说是民生的指向标,市场很大。但是必须把市场定位在普通工薪消费群体上,摸准人们的口味,突出专业化和风味特色。同时必须对顾客以诚相待,严格保证质量,始终保持同一标准和口味,决不能因为生意好了就偷工减料。”所以,这些连锁店在他的指导下,个个盈利,少则10万,多则30万,红红**。他怎么也没想到,小小抻面馆,不仅抻出了兄弟姐妹的创业岗位,也抻出了50多人的就业岗位。
按章纳税,守法经营,是蔡银山诚实人品的再现。他从靠社会救济的下岗工人,成为向国家纳税、奉献社会的经营者之后,仍然重视守法经营。随着连锁分店的增加,他意识到商标品牌的重要。于是到市工商局注册了“马大哈抻面馆”。没想到查询的结果这一名称早被河南省的一家企业注册。蔡银山主动找到这家企业,经协商达成在黑龙江省范围内使用该名称的协议,并付给了7000元的使用费。
如今,与他一起艰难创业的妻子仍领着儿子,两班倒地经营着总店。成了“甩手掌柜”的蔡银山,已经跳出了小本经营的小天地,转换思路,开阔视野,正在谋划和实施着向全省、全东北、全国拓展市场,加快发展加盟连锁店,进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思路,从而让更多的下岗职工走上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