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现担任千橡互联科技公司总裁,搜狐“校友录”的创始人。1987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93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MIT硕士学位;1997年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及电机工程双硕士学位;1999年与斯坦福校友周云帆、杨宁共**办Chinaren公司,陈任董事长兼*席执行官。Chinaren被搜狐收购后,陈一舟任搜狐副总裁。
名词解释
SNS,全名称为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其含义已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范畴。
4月30日,千橡集团以4.3亿美元的**金额刷新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规模纪录,这样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年三大门户登陆NASDAQ时候的IPO规模之和。是什么原因让这家处于“第二集团”的企业成为资本纪录的刷新者?
提示
作为中国互联网**批的创业者,陈一舟从Chinaren开始的互联网之路一直不缺**。4月30日,千橡集团以4.3亿美元的**额刷新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规模记录,超过当年三大门户登陆NASDAQ时的IPO之和。千橡集团市值将达12.3亿美元。是什么让这家处于“第二方阵”的企业成为破记录者?多年来没能在业务领域内取得突破的陈一舟下一步又将走向何方?
“如果只是从**的角度出发的话,这些年来我个人通过投资得到的回报已足够我退休了。”陈一舟的自评似乎印证着他的二次创业。熟悉他的人在谈起陈一舟时,*先肯定的优点总会是“他的投资感觉非常好”。或许这样的肯定对于一个创业型的**来说并不是*愿意听到的夸奖,因为更多人都更倾向于承认自己是个“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
发家3000万美元将校友录卖给搜狐套现
在陈一舟的履历表里,尽管Chinaren(校友录)曾经**的**至今无人能够超越,但陈一舟个人的成功却是从3000万美元将Chinaren转手卖给搜狐开始的。一个细节是,Chinaren*早的启动资金基本上全部来自陈的投资收益,在离开搜狐后,陈也是等到了搜狐股价升至*高点才选择抛售。
“就像坐过山车,已经到底了又冲上去。”2007年,陈一舟在回忆当年那段经历时说,“那时候我非常自信,认为自己马上可以**一家1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但陈一舟这个“马上就能实现的梦想”一直拖了5年零5个月才*终在软银的帮助下被全世界认同。
2002年11月,陈一舟返回中国,以当时火爆异常的SP服务为主营业务创立千橡互动。那时候,当初和陈一起创办Chinaren的周云帆和杨宁已把“空中网”做得风生水起,同时市场上类似TOM、华友世纪、三大门户这样的先入局者已纷纷完成了在SP领域的跑马圈地。
在拿到4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之后,陈一舟*终没有选择把千橡变成第二家空中网。从现在情况看,陈当初的选择或许是“因祸得福”,但就算是陈本人也不能不承认,错过了SP业务*好的发展时机,也让陈曾经的梦想**次破灭。
尽管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承认,也没能为**期的风投带来足够**的回报,但凭借SP业务成熟的盈利模式和现金流,千橡在**时间里为自己赢得了生存下去的机会。而明白“赚快钱不是自己长处”的陈一舟也终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事业究竟在哪里。
蛰伏以股权置换收购“猫扑”重获关注
“我是做社区出身的,那是我*擅长的事情。尽管那个时候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也没有想到如今SNS和社区概念会如此火爆,但我已经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2007年,陈一舟在校内网宣布进军高中和白领市场的发布会上说,“我不承认校内网是因为Facebook火起来就开始照猫画虎,实际上从2002年,甚至是1999年的Chinaren开始,我们就已经在这个领域内探索了。”
陈一舟所谓“开始于2002年的探索”是指DUDU.com,这是千橡名下一家韩国风格的社区网站,*终因为“DUDU加速器”和“流氓软件”的指控而闻名天下。业内人士称,那时的中国互联网没有多少规则可言,凭借专业团队对技术的了解,服务提供商往往能以某些并不怎么道德的方式主动控制用户的网络行为,并将其转化为以流量和“alexa排名”(国际上*权威的网站排名)为单位的筹码,用于忽悠股东,或者可能的投资人。
陈一舟后来回忆说,从*开始,他就意识到这样的“非常规操作”不会是长久之计,“总不能再做一个Chinaren吧?那根本不现实,也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2004年3月,千橡以股权置换的形式收购了一家名为“猫扑”的个人网站,当时猫扑论坛聚集了大量年轻人,他们在这个打破无数规则的虚拟空间里交流分享有关动漫和游戏,以及IT相关的信息。由于网站架构等方面的原因,只有少量的广告帮助站长支付已经足够高昂的服务器与带宽成本——尽管猫扑当时只有两台服务器与60M带宽。那时,中国互联网的**集团正在经历有史以来*大规模的复兴,网易股价一路逼近100美元,互联网圈开始频繁复制包括“中国*富”在内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家“二流SP公司”对一家个人网站的收购显得微不足道———按照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连开新闻发布会的资格都没有。
不过在一年之后,随着Myspace和Web2.0概念在全球的火爆,千橡旗下的猫扑瞬间成为中国*具Web2.0和叛逆素质的公司———源于猫扑论坛上的无数名词开始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标准化用语。更关键的是,陈一舟和千橡也因这样一次收购,重新得到了主流资本市场的关注。
扩张2年多数千万美元鲸吞近10家网站
在完成对猫扑收购后一年零三个月,陈一舟在2005年7月从AccelPartners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九个月之后,千橡又获得来自包括联想投资在内的四家投资公司总金额为4800万美元的投资。
伴随着风投注入的是千橡集团大规模的扩张行动。知情人称,那个时候集团旗下的SP业务千橡互动依然能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和利润,但受到政策监管和市场饱和双向影响的无线增值服务已经开始不可避免露出疲软。
在国际主流资本市场察觉到这一点之前,所有的SP们都在和时间赛跑,可陈一舟的千橡似乎没有选择。
陈一舟在**笔**到位之后的一个月就开始了收购行动。被收购的公司叫做UUME,创始人是陈一舟的校友刘健,他们从美国带回来一个"六度空间"的交友理论,意思是任何两个不相干的人,通过六层关系网的交叉都能拉上关系。“自己做肯定来不及了,那就直接买。”大度咨询总经理程天宇说。
刘健当时曾表示,在中国,SNS的概念和市场都还远远没有成熟,“选择被并购也很合理”。这个预言在2005年8月变成现实,UUME并入千橡之后,他出任千橡集团COO,主管线上业务的运营。
陈一舟的扩张步伐没有就此打住,2005年底,知名IT社区Donews成为千橡旗下财产。
“在**次**时和投资方达成的共识是,围绕猫扑打造一个Web2.0的社区群,包括SP业务在内的所有业务都将围绕在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周围并为之服务。”陈一舟说,“实际上"老二"比"老大"来说更难成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资本支撑,会非常辛苦。”
从2002年回国创业开始,陈一舟在2年多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式“鲸吞”了接近10家网站,业务范围涉及当时所有的热门概念。
裁员战线过长导致某些领域撤离太晚
由于战线过长,同时旗下所有网站都在同步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在一段时间内*让千橡公关人士烦恼的问题是“没办法向记者解释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
更关键的是,连千橡自己的员工或许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产品实在太多,从测试到运营维护到推广到服务,几乎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面临名目繁多并且规格不一的任务———已离职的千橡深圳分公司某员工告诉记者,她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了7款不同产品的推广任务,而且“完全没有重点”、或者“每一个任务都号称是重点”,但“没有一个项目持续超过2个月”。
“陈一舟给投资人画了一张"众星拱月"的图,但*后星星满天都是,月亮却找不到了。”程天宇说,“平均用力的结果成为一种必然,陈有点太执着于资本层的扩张,连消化的时间都没能给自己留出来。”
扩张留下的隐患在2006年7月中国移动调整SP政策之后开始显露出来。由于SP业务的收入锐减,千橡瞬间感受到过长产品线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9月26日,千橡官方宣布裁员150人;2006年底,千橡第二次裁员,1/3的员工失业;2007年初,猫扑近半数员工接到裁员通知书。2007年2月底,陈一舟在承认“裁员结束”的时候回忆说,自己2006年*大的遗憾是,有些领域撤的太晚,还不够先知先觉。
挫败40多个账号换40多个鸡腿的尴尬实际上陈一舟对于校内网*早体会到的是挫败感。
2005年12月这家网站上线之后不久,陈一舟就开始与其创始人王兴接触,并透露出收购意图,并表示将自主开发5Q校园网参与竞争。但**阶段的谈判*终没能达成一致。2006年暑假期间,千橡自主开发的5Q校园网和校内网发生了激烈的用户争夺战。陈一舟用的办法是“到5Q注册用户送鸡腿”,而王兴则选择了将用户线上关系现实化的方式。*终的结果让陈一舟无比郁闷———有人在5Q上注册了40多个账号之后回到校内网上炫耀说,自己获得了40多个鸡腿。
不过并不擅于资本运作的王兴并没能高兴多久。2006年新生入学刚开始时,在**问题上到处碰壁的王兴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讨价还价的过程,在一个月之内就将校内网卖给了千橡(有消息称200万美元,不到2000万人民币)。而充分意识到校内网用户价值的陈一舟为了*大程度地避免用户流失,干脆彻底放弃了自主研发的5Q页面,转而将原5Q的用户导入校内网。
“通常情况下,都是收购方将收购来的资产整合到自己现有的资源当中,两者发生重叠的时候,被抛弃的往往是买来的资源。”程天宇说,“但这一次陈一舟反过来了,宁愿把自主研发的资源抛弃掉,不能不说是个英明决定。因为*大程度地保留了核心用户,校内网才在后来与51.com和占座网的竞争中占据了先机。”
发生在千橡和校内网之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陈一舟性格中矛盾和执着的一面。因为2006年9月收购校内网的时候,也正是千橡**轮裁员开始的时候。
新生软银看中校内网“中国Facebook”概念
“千橡的创业崎岖之路还很漫长。”上周,陈一舟在个人博客中就获得巨额**事件感慨说,“未来两年,我们会很难受。但我们会坚守这个阵地,不管*终胜利是哪一天,我们坚信校内网会成功,千橡会成功。”
按照时下*流行的解释,软银的孙正义之所以如此大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看重了校内网“中国Facebook”这个概念,所以**期的1亿美元投资将被用于校内网的建设和扩张。因为在微软和李嘉诚把这家公司的市值炒到150亿美元的今天,Facebook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内*值得VC期待的下一个**。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根本的改变是什么?是沟通方式的改变。”陈一舟说,“而SNS对互联网*根本的改变是什么?同样是沟通方式的改变。校内网为什么有价值,就在于这里。真实的SNS是无线互联网上*大的应用。它和搜索、门户将是一个级别的应用。美国前10大网站中有4个是SNS,中国也正在发生。而随着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普及,这个速度正在加快。”
“就像当年视频泡沫一样,SNS在中国依然有很多泡沫。”陈一舟说,“尽管很多小公司并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投资人依然会给他们一点钱让他们试试。他们的尝试会消耗我们的资金,所以我们需要准备足够多的钱和他们耗下去。我们不想烧钱,可是我们没办法阻止别人烧钱,我们惟一的办法就是,用*小的火,慢慢地把对方烧死。”
陈一舟:未来两年或是互联网寒冬
新**换去35%股权,不影响管理层控股地位;一到两年内不考虑上市问题4.3亿美元依然**了记录———不但是软银在中国互联网产业内*大规模的一笔投资,同时也是中国商用互联网领域内*大规模的**注入。
不过按照陈一舟和千橡此前的发展经历,大规模的**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扩张,然后再是裁员和收缩。这一次,会不会例外?
现在我想退休
记者:按照千橡此前提供的官方资料,集团有比较好的现金流和成熟的业务线,为什么还会选择这么大规模的**?
陈一舟:其实我本来没有想要这么多钱,不过投资人都希望能够多放一些钱进来。千橡本来只想拿1个亿就差不多够了,但钱多了自然也有钱多的好处。比如以后遇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我们可以不需要再进行临时**,可以想做就做,资金上会有相对高的自由度。在软银的资金进来之前,这一轮**已经有一笔进账了,大约在3000万美元左右。跟孙正义的见面时间很短,基本上是我们介绍完情况把数据拿出来,就确定了。选择这笔**的关键并不在于钱,而在于我们双方对于互联网未来走向的看法惊人一致。这对于选择投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双方的愿景一致,很多事情都会更合拍。
记者:新**后,千橡的股本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创业者和一期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会有本质性的变化吗?
陈一舟:千橡这次完成的战略**,投资方包括软银、JohoCapital和SBI,**总额为4.3亿美元,**进来之后大约会占有35%的控股权,但是管理层不会失去控股地位。我和创业者团队在这一轮**中都没有套现,管理团队和员工依然控股。
记者:这么大规模**后,是不是意味着千橡暂时不会再有上市计划?早期投资人有没有借助这次**套现退出?
陈一舟:软银入股之后,千橡早期的机构投资者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至于上市,在一到两年时间内都不会再考虑跟上市有关的问题。其实前些年要是想上市,集中火力也能把猫扑或者Donews搞上市,但那样的话,能够实现的价值要比现在小很多很多。所以我想还是先踏实做事情,做得更大更好了再想上市的事情才合理。另外,上市之后如果还想做新业务,困难会非常多。我们现在对于上市这种课题早已不再激动了,这次的**金额比很多上市公司都多得多。
记者:以往因为没有明确的数据,千橡究竟值多少钱一直是大家争论的话题。按照软银这次出价的计算方式,千橡的市值你自己满意吗?另外,对你自己的身价怎么看?
陈一舟:身价什么的其实我不关心,我现在想退休。其实如果只从**角度说的话,这些年我个人通过投资获取的资产回报已足够我退休了。但是我一直是想做些事情,而不是为了钱。希望在5年之后,千橡能赶上百度或者腾讯今天的市值,那就很不错了。FaceBook早已经价值150亿美元,千橡相当于它的不到8%,没有被高估。另外千橡在产品线方面很完整,成熟业务都有成长空间,财务风险低,又在SNS领域内一家独大,所以才被资本市场看好。
4.3亿美元补充弹药
记者:现在很多人都在猜中国版的FaceBook会出现在什么时候,千橡的校内网也被认为是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有人认为,软银正是因为看上了校内网隐藏着的“中国Facebook”这个概念才进行投资的,所以**期的1亿美元会*先打到校内网账上,对这一点你怎么看?
陈一舟:千橡旗下有很多资产,当然校内网的确是成长*快,同时远景也*好的业务线,但是其他既有的成熟业务都已经开始赚钱并且也具备很高的成长性,2007年第四季度,依靠这些现有的赚钱业务,千橡整个集团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实际上投资人是*害怕风险的,他们在决定投资时已把很多相关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如果只有校内网,投资人不一定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记者:千橡上一次**之后曾进行过一系列的扩张,包括做门户,上网游甚至做视频,但一段时间后好像你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又开始裁员和收缩战线。这次的**之后你们会怎么花钱?继续扩张?还是选择性地进行收购?
陈一舟:没有钱的时候问题很大,有了钱会有新的挑战。千橡的目标一直很高远,我们要做中国互联网**梯队里的企业。实际上这4.3亿美元更像是战斗中送来的充足的弹药,可以帮助千橡进行持久战和攻坚战。未来两年的大环境会是资本市场的寒冬,有更充足的弹药可以帮助我们具备更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千橡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次的网络热潮和诱惑,比如上次我们遇到视频热潮,尝试过之后我们发现在这个领域内我们找不到独特的优势,*终选择了撤退。不过在SNS这个领域内,我们确信从1999年就开始培养的团队是*优秀的,所以我们坚守这个阵地。未来两年中国互联网资金充裕度将会降低,千橡现金储备只有比很多上市公司多,才能在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更坚决、更彻底地投资,而不用像上市公司那样担心一两个季度财报是否好看。至于收购,实际上目前可供选择的理想目标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