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富豪杜双华发家秘史自白

2016-10-02来源 : 互联网

一直不愿意“出头露面”的杜双华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早在2003年,他的身家已经有资格进入当年胡润编排的《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的前5名。

2003年,杜双华的京华创新集团就已经实现年利税23.8亿元人民币,年利润10.35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今年胡润计算杜双华资产的“公式”,也就是利润的4~6倍,那时候,杜双华的身家就已经在40亿-60亿元人民币之间了。

而胡润当时公布的该年度富豪榜,排在第五位的刘永好身家是5.5亿美元。如果当时胡润“发现”了杜双华,那排在第五位的就或许是杜双华了。

从2003年开始,杜双华继续创造着财富奇迹。在其后的短短4年中,他把年利润规模做到了58亿元人民币。4年增长了5倍还多。

或许正是杜双华的极端低调,使他成功“蛰伏”了多年。媒体关于杜双华的报道,也多是“外围”材料,鲜见杜双华本人对自己的发展历程发表只言片语。

日前获取的杜双华的汇报材料,使得人们可以听到杜双华的“亲口讲述”,从而了解这个神秘富豪的发展历程。

京冀起家

杜双华进入钢铁产业已经有17年,这中间,好运气似乎总是伴随着他。

杜双华自己说,1991年,时年26岁的他辞职离开了首钢冶金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到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开办了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

这是杜双华开办的第一家企业,也是后来京华创新集团的前身,严格来说,也是日后名声大噪的日照钢铁集团的前身。

我们不知道当时杜双华为什么辞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首钢的经历,为他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具有大专文化、机械工程师的他并没有“离开”过钢铁行业。

现在,通过网上搜索,还可以找到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的散碎资料。这是一家很小的企业,有的资料显示它只有20名员工。

1992年9月,由于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车间狭窄,生产规模受限,杜双华决定抓住河北省三河县建设开发区的时机,征用土地建设了焊管厂。

杜双华很快迎来了他一生中的重大历史机遇。他描述说:“(焊管厂)次年投产后便赶上了焊管价格暴涨的好形势,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规模急需扩大。”

1993年,经过多方考察,杜双华决定在自己的老家河北衡水建设年产能10万吨的焊管生产线。从5月开始动工,到年底就投入了生产,并成立了京华焊管总厂。

“从1994年到1998年,我们通过滚雪球的办法,靠积累促进发展,使投入产生效益,企业有了较厚的经济基础。”杜双华说,“1998年,年产量达到了30万吨,销售收入4.2亿元,位居河北焊管行业首位。”

到1999年,这家焊管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7.2亿元,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杜双华没有介绍当时企业的利润情况,但按照保守估计,当时杜双华已经成为亿万富豪并不存在悬念。

“从 2001年起,为掌握资源和销售优势,我们决定靠近原材料基地和市场前沿建厂。首先在唐山开平区组建了唐山京华制管有限公司,当年完成销售收入20.7亿元。”杜双华说,其后2002年到2003年,相继组建了莱芜京华、广州京华、吉林京华、成都京华等企业。到2003年1月京华创新集团正式成立时,杜双华已经拥有一个包括6家制管企业、一家化工厂、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这家集团可以年产300万吨焊管、150万吨热镀锌管、100万吨螺旋焊管、2万吨癸二酸(位居亚洲第一)。2003年,京华创新集团实现利税23.8亿元,实现利润10.35亿元。

在2003年,杜双华早已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胡润富豪榜“漏网”的前十名富豪。

杜双华把早年事业的爆炸式发展的原因之一归结为“赶上了焊管价格暴涨的好形势”,但衡水市总结其先进经验时,归结为“独有的胆识和魄力”。

日照辉煌

2003年,对杜双华的事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他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到山东日照组建钢铁企业。这一决定使他迎来了事业上的一个高峰。

在日照设厂,并不是杜双华起初的选择。他说,在此之前,他开始考察了唐山,后来又考察了大连、秦皇岛、天津、昌黎、黄骅,“但都不具备设厂条件。”“2002年5月到8月,我们又跟山东青钢谈判,谈了4个多月没有成功。”

“日照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建设基地。”这一点深深吸引了杜双华。而此时,当地政府也向杜双华抛出了绣球。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杜双华顺利在日照市靠近岚山港的虎山镇征得了5867亩土地。

“2003年2月29日,我们同日照市政府、莱钢集团签订了日照钢铁项目三方协议,3月31日正式开工奠基。”杜双华说。

这一次,杜双华再次展示了他的“速度”。日照钢铁从开工到正式投产仅用了181天。当时被日照市政府誉为“日钢精神”、“日钢速度”。

杜双华的“速度”再次抓住了机遇。杜双华说,日照钢铁的发展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也是一个滚动发展、不断突破的过程。建厂初期阶段,抓住了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对钢铁产品需求大的机遇,不断上设备,扩大规模,提高产能,到目前已经形成了1300万吨铁、125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年产能。

杜双华这样回忆181天的“日钢速度”。他说:“当时,这里是一片滩涂、虾池,施工条件非常艰难。3月份,我们刚开工就遇上了日照市30年不遇的一场大雪,到6~9月份,又遇上多达47场的连阴雨,道路一片泥泞,大型车辆及工程机械无法使用,很多设备都得靠人拉肩扛。181天的建设历程中,雨雪恶劣天气占到了76天。从4月份开始,‘非典’肆虐全国,各地都实施道路管制,采购人员出不去,建设设备进不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除了天气条件及“非典”之外,杜双华遇到的更大的难题是莱钢撤资与自身资金的紧张。

“我们在与莱钢合作中,双方因为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莱钢将股份和技术人员全部撤回。

我们只能再重新招聘技术员工,自主研究使用技术。在资金方面,由于莱钢撤股和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一度出现了资金短缺。我们只好以京华创新集团作为担保从银行获得了部分贷款,并且向日照市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银行等单位求助,得到了他们的鼎力相助,渡过了难关。”杜双华说。

此前,媒体报道说,日钢集团在当时总共获得了近20亿元的银行贷款,其中中国银行有10亿的承兑汇票贷款,近5亿元的项目贷款,日照商业银行近3亿元的贷款,建行近2亿元的贷款,农行近2亿元的短期贷款。

杜双华无疑是幸运的。就在他大张旗鼓开始日照钢铁项目建设时,国内另外两家民营钢企正在遭遇“滑铁卢”。江苏铁本被查处,山东另外一家准备在钢铁产业上大干一场的民营企业万杰集团因为“步步踏空”而使它的钢铁帝国规划胎死腹中,至今身陷泥沼。

没有“日钢速度”,或许杜双华会成为第二个“铁本”?或许会成为第二个万杰?这都是假设,而历史不能假设。事实上,日照钢铁又一次抓住了机遇,成就了杜双华的更大辉煌。

杜双华说:“在整个日钢建厂阶段,靠省市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日钢速度”继续演绎着杜双华的财富奇迹。2004年,日照钢铁钢产量是1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上缴税金是215万元。到了2007年,日照钢铁的钢产量达到了775万吨,销售收入286亿元,上缴税金13.78亿元。今年1到4月,日照钢铁钢产量是350万吨,销售收入147亿元,上缴税金12.4 亿元。

而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此前告诉本报记者,预计今年日照钢铁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500亿元,利税可以达到100亿元。

辉煌中的杜双华正在酝酿更大的目标。他瞄准了港口建设、研发推广非高炉炼铁技术等领域。

日照钢铁已经考察建设日照30万吨铁矿石专用码头。同时,目前正与北京钢铁总院合作研发金属化球团技术。现在已经进入中试阶段、预计2009年2月进入工业化生产的这一项目,总体规划建设年产500万吨金属化球团,可以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喜与忧

不知道此时的莱钢集团心情如何。在2003年,杜双华的京华创新集团和莱钢集团共同设立日照钢铁时,双方各持50%的股份。后来,“双方因为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莱钢将股份和技术人员全部撤回。”

而现在,日照钢铁的规模已经堪比莱钢。

或许没有莱钢的退出,也无法成就现在杜双华日照钢铁的辉煌。

在杜双华或许为过去爆炸式发展感到欣喜的同时,他却无法避开这样一个“障碍”:他的钢铁企业及其远大目标与山东省对钢铁产业的总体规划之间的“冲突”。

这也是一个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博弈”。

事实上,杜双华当初在日照建设钢铁企业开始,他就已经进入了这场“博弈”。

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杜双华的步子甚至可能迈得更快点。

在日照钢铁选址之初,就遇上了这个问题。杜双华选择了“退让”。他说:“起初日照市给我们首推的是靠近日照港的国家规划地奎山,我们也很中意,但为了不影响国家整体规划,我们又重新选址。”

但其后,这个问题还是如影随形地跟着杜双华。2006年,日照钢铁在完成年产350万吨的建设目标后,开始进行装备大型化准备。“但是,这些规划需要占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预留规划用地,土地批不下来,我们只好在现有的老区这块三角地上努力挖潜。”

“我们已经与德国西马克。德马克公司进行了大H钢技术交流并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交付了10%的设备定金,实施的时间比莱钢还早,但订货合同生效后,由于我们拿不到设备进口许可证,大型H钢设备无法到岸,最后只能暂时搁置。”杜双华这样倾诉自己的“苦衷”。

日照钢铁的港口建设计划也因为“山东大钢”的规划而处在“等待状态”。此前,日照钢铁已经投资14.164亿美元,购买了3艘矿船,并在国内大连、上海船厂,韩国东方船厂等购买了12条矿船,“但港口建设因已列入山东大钢建设的整体规划,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按照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该省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山东钢铁集团也有重组日照钢铁的意愿。对此,杜双华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将民营钢铁企业的组合作为另外一个选项。“‘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是否可以组合’,我一直在思考。”杜双华说。

标签: 创业 致富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