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家游戏创业公司用两年时间换来的惨痛教训,在他们重新启程之际,天使投资人曾李青给他们布下了“命题作文”:为什么**次创业会失败?这个创业团队犯的错误,可能是很多人都犯过的,也就是说,并不缺少前车之鉴,他们在创业之初也想到了,但为什么悲剧会继续上演?这是值得所有创业者思考的问题。
“我现在知道一个企业都是从小长到大的,别着急,而且创业大概有一年半到两年是瓶颈期,特别难,然后突破瓶颈组织成长,组织膨胀、业务膨胀,然后陷入经济危机,这时迅速调整,调整过来就好了,调整不过来就死掉。所以我清楚,头两年要克服瓶颈,之后要控制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东西以后,我们心平气和了,知道一个企业要做大要有很多年时间。”——冯仑
很遗憾,在*次创业失败后,才看到上面这段话,但也很庆幸,在下一段未知的新征程开始前,有了这醍醐灌顶般的领悟。
还记得创业之初,一位投资界的**前辈曾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头一次创业,别着急,多积累经验!”当时嘴上应着,心里却是一万个不屑啊—不就是做个小小的页游么?对于我们这个集合了诸多大公司**的团队来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一转眼,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加班加点打造的两款产品,一款在海内外都曾发力运营,签约的都是国内比较有实力的运营商和运营平台,进行过***别的**,却收入惨淡。另一款投入了公司大量的人力财力,一度被国内多家一线运营平台高度关注跟进,*终却是胎死腹中,而高峰期曾多达近40人的团队,如今也已是各奔前程……
团队中许多人都曾叹息:我们曾那么接近成功,真是可惜。
也有一起奋斗过的兄弟,埋怨运营商的拖拉让我们错过了**时期。
我也同样郁闷过,痛心过,不甘过。
但在痛定思痛后,我却陷入了另一面的沉思:
如果说成功的机会,我们没有抓住,那失败的风险,我们是否有去尽力规避呢?
如果说一些外部因素导致了我们错失一些时机,那我们是否有主动出击,及时调整修正呢?
如果说过快的扩张给我们带来了资金上的压力,那我们是否有果断抉择,迅速反应,甚至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力挽狂澜呢?
沉思,反思……
许多个不眠之夜,这两年的林林种种,全都浮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