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足产业脱贫“绣花功”40万户贫困户受益

2018-01-06来源 : 互联网

冬季的陕南秦巴山地,层林尽染。行进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随处可见躬身忙碌的身影。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就在这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亘古烁今的脱贫攻坚战。

镇安县的“三带四联”模式,陕西省商南县的“先借后还”模式,平利县的“一业突破”模式……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陕西在产业脱贫上下足“绣花功”,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一个个卓有成效的扶贫模式,为全国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陕西经验。

今年以来,陕西围绕产业脱贫布局了两大类8种主导产业、5大类27种小众产业,实现新增苹果面积近20万亩、猕猴桃4.6万亩、茶叶5.5万亩、**材105万亩,发展养殖户10万多户,近40万户贫困户受益。

创新机制,为脱贫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人均一亩茶,增收一万元。”平利县副县长陈永乐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陕南茶区的核心区,平利县现有茶叶基地18万亩,茶饮产品产量9000吨,产值10亿元。

但是,对于很多平利县的贫困户而言,虽然有适合种植茶叶的土地,但是仍然没有进行茶叶种植。“主要还是没有产业发展资金。”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贫困户高龙华道出了缘由。

随着平利县实施“5321”小额扶贫贴息贷款,高龙华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建档立卡且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可申请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期限3年,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陈永乐说。

有了产业发展资金,高龙华一口气建了3亩绞股蓝茶园。“去年光绞股蓝茶就收入了两万多元,今年还新建了四亩山茶园,3年后就会有收益。”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高龙华对产业脱贫政策赞不绝口。

在商南县,为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探索出“借还+N”模式,由**选准特色产业和**企业,向企业提供担保贴息贷款,企业将菌袋、鸡苗、苗木等“借给”贫困户发展产业,全程开展技术指导,并按保底价回收产品。依托“借还+N”产业发展模式,商南县围绕主导产业带动了3768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

资金是产业脱贫的源头活水。作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小组产业脱贫办公室牵头部门,陕西农业厅把产业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汇聚多方资金投身产业扶贫:整合下放6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到56个贫困县,支持贫困县发展产业;引导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125亿元,其中60.6亿元用于产业扶贫;组建扶贫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10亿元;降低信贷门槛,已发放小额信贷46亿元;增设农业保险品种,新增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补贴3500万元;成立协调调动国企、民企等参与产业扶贫,各类项目投资近50亿元等等。

标签: “绣花功”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