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在省市相继**“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的基础上,迅速研究制定了3个配套试行办法,有效促使全县党政干部超前思维、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共谋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87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同口径增长5.6%;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970元、10600元,分别增长9.5%和10%。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彬县聚焦“4 2”工作机制落实、目标责任考核和招商引资、脱贫攻坚等**领域工作,采取“四个挂钩”激励模式,对工作**、业绩突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和群众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各项工作**单位的干部优先选拔任用,对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或一年内连续三次领取“流动红牌”单位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去年6月份,县委将第二季度目标考核**名的水口镇党委书记王海龙,优先**并被评为陕西省“**党务工作者”;11月份,将脱贫攻坚工作中两名**干部予以交流重用,并将2015年度受表彰“**书记”和“敢于担当”的两名副科级干部予以提拔重用,真正体现了德才兼备、人岗相适、工作至上的干部选拔导向。
与此同时,该县在划清失职与失误、敢做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的界线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量化可宽容失误的17种情形,明确规定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以权************、有禁不止、失职渎职、不讲科学、不循规律、不计后果和同一工作、同一问题重复出现失误或错误等从严追责问责。去年第四季度,对影响全局工作的两名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予以停职,先后有15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公开检讨,从而使各级**决策的科学化、**化水平得到提高。
在干部考核任用上,该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对在综合研判中称职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的、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脱贫攻坚工作季度考核连续三次排名倒数**的党政**干部,建立“能下”机制,让“平庸懒政”和“昏庸懒散”的干部腾位让贤。在去年镇党委换届中,按照“两推两评一比选”办法,对14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提升,对3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予以调整,对3名群众意见较大、满意率低于50%的“**书记”调返原单位,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