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古镇特色 杜绝同质化发展

2017-01-26来源 : 互联网

  去过袁家村、周至水街、蓝田白鹿原民俗村的朋友,估计都有类似的体会,就是这些古镇、民俗村落千篇一律,都是类似的景色,类似的小吃。关中文化古镇如何走出同质化困局、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省政协委员、省台联副会长、咸阳市良友集团公司工会主席赖咸亮提出,文化古镇要突出文化,完善配套,加强规划,要敢于突破窠臼,跳出定势思维,走出一条新路子。

  赖咸亮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百姓收入提高了,文化古镇迎合了人们追求精神享受和休闲的需求,一股脑儿扎堆上马,其结果就是严重同质化。关中古镇的建设,几乎都陷入了“复制+粘贴”的思维中,学习袁家村模式,落入窠臼。现在走进各个古镇,都是清一色的手工艺品、砖墙和关中小吃,凉皮、麻花、酸奶,似乎都是从一个地方搬过来的,毫无特色。另外,很多古镇错落配套设施不完善,未延长消费产业链,难以把游客留住,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还有就是文化古镇仓促招商开发,没有深入挖掘特色,缺少文化氛围。

  对关中文化古镇的发展,赖咸亮也给出了自己的思路。他建议,文化古镇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定位。在开发建设前,要明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彰显地域特色,差异发展,错位发展。二是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引导、市场运作、民众参与的多元格局,把乡村特色、手工艺品及文化古镇结合起来。三是培育*特的文化风情,充分挖掘古镇的历史、人文景观和价值,把人文积淀转化为可供精神和物质消费的产品,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